精气的储藏室:肾脏
sheng 于 2002-10-11 12:15:18 发表在:中医论坛
肾:为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个一,故有“腰者,肾之府”之称。由于肾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其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中属水,主要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物质基础,它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虽然来源不一,但同归于肾,相互储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赖于后天之精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的化生。又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相辅相成,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工、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
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是机体阴阳的根本,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腑阴阳的相以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出现内热,遗精、舌质红而少津等,肾阴虚证侯。或是出现疲惫乏力,以及机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的证侯。
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奉阴违根本,故在肾的阴失调时会因此而导致其它各 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阴的滋养,即称作水不涵木,中出现肝硬化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去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升火等肾阴虚之证。
脾失去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五更泄,下利清谷等肾阳虚之证。反之,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即是"久病伤肾"的依据。 由于肾阴阳肾阳均是心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所以肾的阴虚和阳虚,都是肾精气不足的表现。因而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就会累及肾阳,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候,也要累及肾阴,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为"阳损及阴"
同时,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各种各样,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尿液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气化,实际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内脏对津液的所化,也依赖于上。特别是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更是与上直接相关,这一过程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至关重要,故又说肾主水液。肾的这功能一旦失常,即可引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现象,又可引起不化水,而导致小便清长尿量大增等。
由于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所以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呼吸才能均匀和调。肾在志为恐,恐指恐惧,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或恐是一种不良刺激,惊恐呈属肾,恐为肾之志,但总与主神明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时,上焦气机闭塞,气迫下焦,则下焦胀满,甚则遗屎。惊则气乱"则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突然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
肾在液为:唾为口津,唾液中较为稠厚的称用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成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耗损肾精,所以中医心理养生以舌舐上腭,待津液满口后咽之养肾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的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的其所代营养,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都与精气不足、骨髓空虚相关。
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这三者都是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
因而,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到脊髓的充盈与发育。
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及,称其为"脑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人,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也由肾中精气充养,其生长脱落,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
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此外,由于手足阳经均进入齿中,因此,牙齿的某些病变,也与手足阳明经、肠与胃的生理功能失调相关。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故说:"其华在发"。发的生长脱落花流水、润泽瑟枯槁 ,不仅依赖于血液的濡养,故称"发为血之余"。
青壮之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泽泽,老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变白而脱落,一般来说,这是正常规律。但未老先衰,头发枯萎。在窍为耳及二阴:耳是听觉器官,灵敏与澡,与肾中精气的盈亏直接相关,所谓"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肾精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反之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甚则耳聋。
人到老年,肾中精气减退,听力每多减退。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悄、尿失禁、尿少或尿闭均与肾气化功能失常相关。粪便的排泄,本是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但也与肾的气化功能相关。肾阳虚亏损之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的封藏失司时,则可见久泄滑脱,故说肾开窍于二阴。
此外,中医认为,肾内还有一种物质是全身阳气的根本,即"命门之火",简称"命火"。命火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各脏器组织的功能活动,却需有命火温养和推动。
五脏的阴气,没有命火就无法滋养;阳气没有命火就不能宣发,故命火为生命的根本。
正常情况下,命火应保持不偏盛不偏衰,否则就会产生有关的病证,命火太盛即成"相火",可伤人元气。命火衰微,则可引起"阳虚"、"五更泄泻"或"肾不纳气",甚则可导致性机能减退而产生阳痿、早泄、不孕等。
中医心养生就是同过收“神”求静以养精、精足以生气、气足以养神,精足、气充则神旺方保健康而无病。
此外尚有六腑学说:既: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故《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由于六腑专司传化饮食物。故说:“实而不能满也”在此不做祥细介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