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中医学与温病论治 四


sheng 于 2005-1-4 16:27:22 发表在:求医问药

 四、问题与反思

  

  上文说明,温病古已有之,只要及时治疗,并不可怕,中医学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和治疗经验。因时病而酿成瘟疫,亦古已有之,非当代首发。而问题是:为什么目前因温病酿成的瘟疫,不但在中国的广泛区域内传播,而且在世界上传播,形成了世界性瘟疫,这才是关键之所在。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余以为,世界性的生态破坏和人类理性及生存方式的错误,是形成目前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我们还是先引用西方权威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

  生态学家詹奇认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们一直所走的方向错在哪里,然后才能讨论人类情形的道德问题。显而易见,在许多重要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动机将我们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就对增长的观念来说吧,人们一直认为经济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这由此引起的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是好事,都应提倡,对此我们从未提出怀疑,而这正是制造灾难的一贴良方。我们已经到了增长的极限,经济再也无法继续增加多少,地球资源的消耗及开发也不能无限增加。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坐下来重新思考。这时,我们感到我们迫切需要新的价值观念及新的方向。比如,我们不得不自问:竞争及增长的风气是否应该让位于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从地球表层挤走最后一寸有用土地和最后一滴净水的争斗是否应该让位于对人类社会、科技、自然两者之间的总体生态平衡给予应有重视的观念”[47]。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物质能力现在已经增长到足以使这个生物圈变成不可居住的地步,如果地球上的人们现在还不采取坚决果断的协作来制止由于人类短视的贪婪而使生物圈遭受的污染和掠夺的话,那么,人类的物质能力事实上就会在可以预见的时期以内,导致这种自杀的结果”[48]。“实质上,全球人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地球这颗行星只能够为我们提供有限的吃、穿、住资源。当我们谈论世界人口或自然与人类的平衡时,实际上我们是在讨论如何摆脱困境。我们发现,不仅性情平和的黑猩猩在关进拥挤的笼子里时会开始相互斗打,相继死亡,人类在人口过多时也会而且已经出现相同的情况。这是些普遍的、急迫的问题,我们不能指望使用老方法,无论是共产主义的还是西方的,来加以妥善解决。必须将人类和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单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其中每一部分的变化实际上都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冲击其他部分。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的情形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及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我们人人都是我们兄弟的保护人”[49]。

  就人类的存在形式,詹奇指出:“就全球的生存来说,已不可能将任何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西方国家现在享有的标准。认真思考一下美国的统计数字吧,美国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却消费着世界资源的百分之四十。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按美国人的标准消费资源,世界资源的消费量将增加七倍。这会立即引起大灾难。由此,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西方国家必须停止经济增长,而且还必须采取许多倒退的步骤,比如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减少消费,从世界资源中领取更为公平的份额。我认为这是唯一可能的结论。这对西方各国政府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而人民更加难以忍受”[50]。

  由上不难发现,追求物质享受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观念,掠夺地球资源是为了物质享受。人类为了物质享受而掠夺地球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使天人失衡,转而危害人类。“温疫众人病一般,四时不正外邪干”,生态破坏使四时不正成为外邪,人们追求物质享受酿成内邪。内邪之重,莫过于今。化肥和农药残留于体内,内邪所以加也;外邪与内邪相生,发为温病矣!温病于中国最重,可知中国生态破坏和人的内邪之重,这是中国近百年全盘西化和推行唯科学主义带来的必然恶果。然而,全球性的瘟疫表明,这已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反思批判西方的哲学和科学,重新推定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路。

  关于内外之邪与生命的关系,《内经》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当今之世……,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51]。那么,正确的生存方式是什么呢?对此,《内经》也作了精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奢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与物,故合于道。以能年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52]。

  “德全不危”,我们当修德以全身。虽然温病成疫,只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易》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53]天人和中,人道中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理性财富,未来的人类文明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科学理性为座标,开始新的方向,我们当道守以待天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

化必将大放异彩!


回复:

我 要 发 言

版 面: 求医问药 *为必填项目 第一次发言自动注册
姓 名: *   密 码:*
Email:
主 题:

*

表 情:
内 容: (最多16KB)